什么,机器人进化出了自己。!
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脑洞大开,于是有了这一幕:
机器人一号很忙,挑零件,组装东西。
不一会儿,一模一样的机器人2号当场诞生了!
这还没完——机器人二号刚来到这个世界,立马变得和一号一样敏捷,然后它给自己戴上了两个饰品,哦不,配件。
Emm…看来现在机器人娃娃真的照进现实了。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
这种机器人除了克隆本身,还可以层层建造更大的机器人。
按照这个思路,未来在建造大型建筑或者大型机械设备的时候,或许可以像搭积木一样一步一步的搭建小模块,而不需要旁边有一个巨型的机床。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自然·通信工程》子期刊上。
主要得益于智能模块
从之前的动画中不难看出,这个机器人能够如此快速地克隆自己,主要得益于它的一片片零件,研究人员称之为体素。
体素这个词是volume pixel的缩写,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模块。
之前的模块基本都是纯机械的,这些模块不仅有机械结构,还有智能控制系统。
中间模块装有电池,中央处理器和致动器,因此它可以灵活移动和自主导航。
模块边缘有很多电磁铁,这样相邻的两个模块就可以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每组面对面的连接在10 V的电压下能传递8A的电流和50N的拉力
可是,仅仅运动是不够的选择零件和建造新机器人的过程包括抓取
所以研究小组还为机器人设计了一个手腕。
这种关节比其他模块更灵活,便于机器人捡拾零件,层层搭建。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抓取正确的模块,按顺序拼出想要的新结构。
首先,机器人的计算系统会根据给定的目标形状,通过编译器将输入的几何图形自动分散成若干个有序的层次积木。
然后,系统会分析出最佳的组装顺序,以提高效率,防止积木搭建过程中的混乱。
接下来,机器人可以有条不紊地克隆自己,甚至造出更大的机器人。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在练习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组件不够灵活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和开发一种更强大,更灵敏的连接器
研究人员简介
研究人员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和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
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计算机分析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
此外,该系统整体概念的设计者是尼尔·格申菲尔德教授,他现在是麻省理工学院Bits和原子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美国物理学会的成员。
目前,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正在致力于打破计算机科学和经典物理之间的界限,探索如何更好地将数据和硬件结合起来。
论文地址:
参考链接: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