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网络文学研究班在北京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35名知名网络作家成为首批学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温大研究员蒋胜男建议,将网络文艺定义为特殊的文艺门类,“具体来说,要倡导和加强网络文艺创作、传播、评价、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种活动的组织、策划、发展和宣传,提高规格、规模和支持力度”。
2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9.75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03亿,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7.29亿,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02亿...
这些内容交汇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说,预示着当代文艺正在呈现出新的变化和新格局。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文艺发展趋势可观。生成,各种新的文学创作,成为当代文学艺术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当然,网络文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完全脱离了文化传统,而是借助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显示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滋养。
有必要解释一下“传统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传统”自古有之,一直作为动宾短语,表达历史发展的传承。近代以来,在追求进步、发展、现代性的宏观语境下,“传统”逐渐演变为一个双音节词,衍生出许多其他含义。但是,那些与过去相似的,固有的,过时的等含义。不符合传统文化的事实。再说说“文化”。相关的解释应该有上千种,从各个侧面揭示了文化的属性。欧阳钟石先生根据《易经》对“文”的论述和《礼记》对“五色书写”的论述,认为“文”是一种美好的象征,即各种事物杂而不乱,极有规律地聚集在一起。如果各种事物都有美好的意义,那就叫“文化”,也就是“文化”。所谓文化,应该是指人类追求美的思想和活动的一切成果。至于传统文化,是在追求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被历史全面淘汰的最主流的成果。无数传统文化成果同根同源,蕴含着相同的方式、原则、思想和观念。后者以前者为基础,前者由后者发展而来,因此被建构成一种生机勃勃、风起云涌的文化传统。
由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留下的成就必然既有缺陷,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在讨论传统文化的时候,往往需要加上前缀“优秀”作为限制和强调。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其适合时代的属性,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和精神命脉,蕴含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理念。
文学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土壤滋养之上的,总是受到传统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今天看来,网络文艺虽然给文艺的创作、传播、评价带来了新的变化,但在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必要的内容、手段和素材,只能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章进行复制和搬移。比如《三国演义》,作为四大经典小说,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互联网时代,全文被搬到了相应的网站上,通过“听书”将文字的视觉阅读变成了语言的听觉接受,让读者不再受到纸质媒体的限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更重要的是,网络文艺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满足于传统文化的简单网络化、视听化,而是热情拥抱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两者自然融合,亲切拥抱,实现了化学意义上的相互强化、相互完善。当前,许多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网络文艺的再创作、再传播“出圈”,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内在底蕴,并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讲述和呈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面貌和面貌,给人以新的印象和触动。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永远是网络文艺的底色和灵魂,也是网络文艺品质的规定性元素。
网络为文学艺术的生产、传播和评价创造了新的理念。
之前“文艺”被命名为“网络”,主要是因为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多媒体智能终端的便捷使用。文学艺术一产生,就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传播和接受形式。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表文章和书籍,才能发表作品;如果是影视作品,需要根据影院和电视台的具体安排,在规定时间播出。然而,借助网络,人们可以随时将作品发送到相关网站、软件或小程序中。反过来,依靠手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看节目、选内容、调进度。
为了适应即时性的特点,充分利用观众在工间休息、乘车、就寝等时间的碎片化时间。,网络文艺越来越呈现出简洁的趋势。创作者通过短视频软件,剪辑出各种精彩片段,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需求和兴奋点,了解故事梗概或深化问题本质。对于较长的作品,设置了快进、倍速、选集等节目,保证观众可以随时看到任何想要的内容。
在过去,信息传播总是单向的。如果有任何反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在相应的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专门的评论文章。另一方面,通过互动功能的开发,文艺可以形成传播者与作品、传播者与接受者、作品与接受者、接受者与接受者的即时互动关系。原则上,弹幕、留言平台等形式使大家能够及时发表意见,或简单感叹,或真诚建议,或尖锐批评,不仅可能影响创作者的后续想法,还可能激发群体共情和交流。
网络文艺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传统,突破传统,形成新的“传统”。文化传统是由砖块堆砌起来的。文艺这块“砖”已经成型,但还需要仔细打磨。
网络文艺要在强化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兼顾传统韵味、时代风尚、现实风格和审美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以来,网络文艺虽然种类繁多、数量众多,但也伴随着优劣互参、正负混杂的问题。这种局面需要各相关主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让网络文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媒介的先进和通讯的发达,作品的制作周期大大缩短,修改、完善、沉淀的时间也逐渐简化。一些作者为了吸引眼球,一味追求突出个性,甚至通过故意歪曲、诋毁、恶搞等方式做一些标新立异的事情。网络文艺工作者需要自觉树立创作精品的意识,主动夯实自己的传统文化基础,刻苦锻炼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同时,他们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把中国文化的精髓融进精彩的故事中,用艺术的方式服务于社会。
网络文艺需要加强思想引导。从业者要秉持对生活的热爱,主动扎根现实生活,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提炼文学表达的主题,创作出能够展现中国形象、体现中国魅力的优秀作品。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100年》捕捉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100件重大事件,用100个历史故事反映了百年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作品以真理、信仰、意志、道德的力量为灵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了“以史为鉴,高官育人”的党史作用。
在正面引导的同时,要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新媒体领域的法治建设,划出红线,界定标准,纠正网络文艺创作、传播、评价中的“价值偏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近年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着力培育良好的网络文艺生态,为网络文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们坚信,未来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文艺网在强化价值导向、遵循互联网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既保持了传统魅力,又体现了时代时尚,既有现实主义风格,又有审美风格,从而为当代社会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注入了新的能量。相应的,这些优秀的网络文艺作品也必然会被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序列,成为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汇入文化传统的大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