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间网
东方时间网 > 新闻 > 正文

到处都在高温、干旱:水到底去哪里了呢?

时间:2022-08-20 14:39:17 来源:快科技   阅读量:5743   

今年有多热。

用网上的一句话来说,我中午刚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最高气温,结果下午就被刷新了。

在近期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高温天气中,全国194个国家气象站录得历史最高气温,覆盖全国18个省份,其中四川有70个,可以说是最热的。

酷暑之下,干旱不期而至。

乐山大佛水位较往年同期下降10.53米,庐山瀑布水量降为一线,杭州多处龙井茶干枯。

照片:莱茵河饥饿的石头

中国可能相对好一些,欧洲被认为正在经历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莱茵河已经干涸饥饿石15世纪以来第一次出现,上面写着如果你看到我,哭吧,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美国西部地区被认为是自12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其他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作物减产

你可能会想,既然世界各地都有干旱,水去哪里了。

水一直在循环。

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很难有太大的变化,但它有多种形式,要么以冰的形式锁在冰川中,以液体的形式存在于海洋,湖泊,含水层中,要么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地球水资源不断流动和循环我们今天的雨,可能是几天前遥远的海洋里的水,而河里的水,可能来自山上山下的雨雪

虽然我们现在感觉到处都很干燥,但事实上,水从来没有少过真正改变的是水的分布

陆地降水很大一部分来自海洋水分的蒸发,但今年的海洋水分输送显然不是很Rdquo你会发现今年基本没有台风。

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肖禅介绍,今年台风数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东太平洋拉尼娜的持续发展,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现持续的强度和大面积,台风活动受到了很大的抑制。

同时,今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地气温普遍偏高是事实,这意味着更多的水被送入大气。

把蒸发的水变成降水不容易它基本上是在空中随风四处流动,所以陆地上蒸发的水很大一部分会回到海洋中

来自海洋的水分输入在减少,但是来自陆地的水分流失在增加,所以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

但肯定不是所有地区都是这样伴随着蒸发量的增加,会导致其他地方的降水增多,甚至引发洪水

如今,全球变暖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平均气温升高意味着全球蒸发速率的增加,这将导致水循环的加快,进而导致一些地方的降水增多,而另一些地方的降水较少是正常的

那么,未来哪些地区可能降水较多呢。

其实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很多研究者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建立了各种模型。

不管这些模型的结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传统的雨带和沙漠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一些气候模型预测,伴随着全球变暖,沿海地区将变得更加潮湿,而大陆的中部将变得更加干燥,海洋上会有更多的雨水,但是陆地上会有更少的雨水。

有趣的是,水蒸发的加剧会加剧全球变暖趋势,因为水蒸气也被认为是一种温室气体。

旱情难以恢复。

在人类短暂的历史中,一些地区经历丰富的降雨和干旱是相当常见的。

有时候干旱持续很久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可能会直接导致整个古代文明的灭亡,比如到处都是黄沙的罗布泊曾有水土丰饶的时代,孕育了楼兰城,但气候变迁让这座古城成为一片废墟

有时它可能会经历长期干旱,最终复活这种情况会写在树的年轮上

树轮上每个年轮的粗细都有信息年轮粗的说明树因为水分充足能长得快,说明当年比较湿润,年轮细的说明树当年长得慢对于植物来说,大概率是降水少

通过树木年轮,研究人员可以重建一些地区过去的气候条件当然,研究人员不是直接砍伐树木来查看它们的年轮,而是将空心钻头插入树干,以获取树木的内部样本

这里有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干旱的恢复一般不那么容易补给河流和地下水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可能需要几年,有时可能需要几十年

原因是,即使降雨量恢复正常,也只有一小部分降雨会随时回到河流和含水层mdash只有10%左右,而剩下的90%会回归大气,进入水循环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经历干旱,其实我们只是在经历一场极端天气,真正的干旱可能更可怕。

河南成为全国首个40℃大满贯省份:119县市干旱导致洞庭湖区面积缩水四分之三!网友实拍了一个月,大海变桑田,45℃的高温还不错:川渝人连空调都不敢开!由于干旱,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面积缩小了四分之三!水位不到一半发布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支持重庆,四川,江苏等10省份中度及以上干旱突破45℃的观点

支持0个人

反对

商品价值评分

快科技1997—2022版权所有。

ICP编号18024899 —2王编号41010502003949

上一篇:倍思发布SUPERVOOC快充插线板65W:与OPPO联合开发,2A1C

下一篇:返回列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最新资讯
热点图片
推荐阅读